高压氧唤醒了“沉睡”24天的少年

发布时间:2019-03-05 23:27:32
作者:许爱梅
来源:大同煤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高压氧科

“冰轮杯”氧与健康网络科普大奖赛参赛作品(故事抒情类11),山西高压氧医学分会选送。

“叔叔阿姨过年好……”今天是正月初九,下午近5时,刚刚送走出舱的最后一个病人,我们高压氧科的全体工作人员趁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正在医生办公室互相分享着来自各家的开心事,叽叽喳喳之际,一个年轻帅气的大小伙子笑盈盈的出现在门口,正值春节期间,大家也顺着他的问候齐声道“过年好!”

“你有什么事吗?”我见小伙子笑盈盈的脸上渐渐出现了些许尴尬,主动问道,“哦……”小伙子迟疑着逐一看向我们所有在场的人,“这不是小何嘛!”刚刚一直在低头看手机的孟护士打破了略显“冷场”的局面,她笑着起身向门口的小伙子走去,“好久不见,你越来越帅气了,我都差一点没有认出来你呢……”但是,显然她基本是第一时间认出了他,在座的我们还在纳闷中,“小孟姐姐!”他也认出了孟护士。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 (1).jpg

“咦,这是你的新娘子吧……”到了门口,孟护士看到了站在一旁的“新娘子”打扮的女孩,“小何你这是结婚了吧!”

“是啊,我是来给你们送喜糖的!”小伙子开心的说。

接下来自是好一阵子的热闹、寒暄。我这才了解到,小伙子曾经是一个因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昏迷24天的病人,着实算是高压氧科的一个“老病号”了,他竟然还记得高压氧科的工作流程,为了不影响我们的工作,他选择这个时间段过来看我们,然而,几年没来的他没有想到,熟悉他的人却只剩下一个孟护士了。

他的“故事”让我震撼,更是无法将眼前这个如此精干可爱的年轻人与有着昏迷24天病史的病人联系起来,我决定调取他当年的病历资料:

患者,何某,男,15岁,2007.10.20晚上10时左右与其表兄一同宿于煤炉取暖的屋内,21日早上7时被家人发现时,患者周围有多量的咖啡色呕吐物,呼之不应,呼吸微弱,屋内充满煤烟味,其表兄已没有了生命迹象。家人立即将患者送入我院。当时查体:体温 36.5摄氏度,脉搏106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90/62mmHg,深度昏迷,呼吸浅表,压眶反应消失,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应迟钝。全身皮肤散在多处大片状红斑,边界不清。颈部无抵抗,双肺呼吸音弱,可闻及大量痰鸣音,心率106次/分,律齐,腹部平软,双下肢无浮肿,双侧巴氏征阳性。辅助检查:白细胞20.1×109/L 红细胞4.58×1012/L 血红蛋白151g/L HCT42.1%,大型白细胞比率79.2%;碱性磷酸酶(ALP)244U/L,谷氨酰转移酶(GGT)22U/L,谷丙转氨酶(AST)240U/L,乳酸脱氢酶(LDH)586U/L,羟丁酸脱氢酶(HBDH)495U/L,肌酸激酶(CK)3175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90U/L。当时心电图:STV2V3弓背向上0.1-0.2mv,TV1V6↑,TV1-V5双向,窦性心律,电轴不偏,心肌缺血;胸片:心肺膈未见异常;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灶。诊断为“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挤压综合征,肺部感染”。于当日上午9时即行首次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2.5ATA,全程吸氧,舱内给予甘露醇治疗,同时维持静脉通道畅通,医护陪舱。出舱后病情没有明显改善,直接收住神经内科病区抢救室继续治疗。

之后高压氧治疗方案:2.5ATA,每次吸氧60分钟,每日2次。

10日后患者仍然意识不清,并有癫痫发作。随即在原对症、支持以及营养神经等基础上给予抗癫痫治疗,同时继续坚持高压氧治疗:2.0ATA,吸氧60分钟,每日2次,每周休息一天。

直到24天后的2007年11月14日晨,患者病情出现了最大的转机,呼之可睁眼,问话不答,不能配合查体,颈部无抵抗,心肺腹无明显阳性体征,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阳性。高压氧治疗方案调整为:2.0ATA,吸氧60分钟,每日1次,每周休息一天。

发病27天后的2007.11.17患者反应迟钝,开始少量进食。2007.11.29患者可简单回答问题,构音不清,复查心电图及血生化各项均基本正常。复查头颅CT示:脑缺血缺氧性改变。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之后继续坚持高压氧治疗:2.0ATA,吸氧60分钟,每日1次。

之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2007.12.05查体:神清,反应迟钝,构音清楚,可与人简单交流并合作查体,右侧肢体肌力Ⅰ级,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高。继续坚持治疗,直到2007.12.29查体:血压120/80mmHg,神清,语利,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Ⅱ级,下肢肌张力高,患者可与人交谈,无明显智能障碍,病人出院。

出院后继续高压氧治疗6个月,每日1次,每5次休息2天。

长达数月的治疗,小何虽经历过发热、癫痫,也接受过气管切开以及多种药物综合治疗,但是,高压氧这一独特的物理治疗始终伴随其中。6个月的门诊高压氧治疗期间的每一天都体现着家人对小何浓浓的“亲情之爱”,也体现着我们高压氧人对他超越“医患之情之爱”,“不抛弃、不放弃”是小何和他的家人以及我们医务人员共同的信念,小何下肢的肌力在逐渐的恢复,他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会首先被我们的医护“捕捉”到,继而传递给小何和他的家人,大家无不欢欣鼓舞。直到他行走自如、生活自理,方才结束治疗。

2007年的康复医学尚未发展,患者只是在医务人员的指点下、家人的帮助下做一些基本的肢体活动,可喜的是,下肢的肌力在逐步改善,生活能力逐步提高。

由于深厚的感情,小何以及他的家人常常会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或者顺路都会来科里坐坐,他和他的家人成为我们高压氧科的“常客”,随访工作等于一直在持续着。

2014.06.06(患者22岁,也是最后一次随访)随访情况:计算力、记忆力、定向力均正常,语利,回答准确,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职业:酒店服务生。患者成功的回归了社会。

因为是12年前的手写病历,也因当时条件所限,医学资料不甚齐全、完善,很多参数可能也没有那么精确,更是提供不出什么影像资料,但是,小何的“故事”一定会触动到我们的很多东西,“她”也让我们感动,是大家的爱,唤醒了曾经昏迷长达24天的小何……

作者:大同煤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高压氧科 许爱梅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高压氧康复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市海淀区医学会、南昌大学附属三三四医院。

评委:(按姓氏笔画)丁建章、王有存、王洪斌、文立、宁荣霞、刘青乐、孙明莉、许爱梅、陆敏、李文、李志才、麦用军、彭争荣、蒋功达、谢智慧、滕进忠、潘树义。

审稿:丁建章

编辑:高立斗、汤丹霞、高甜

策划:丁建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