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疗(HBO+NBO)宜正确评价
上个月,英国学者Sjöberg F, Singer M(J Intern Med. 2013 Dec;274(6):505-28. doi: 10.1111/joim.12139)上发表文章“The medical use of oxygen: a time for critical reappraisal”呼吁重新评价氧的重要作用。文章引用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参考文献多大250篇,可谓工作量浩大。他们要干什么呢?他们从“Oxygen: the molecule of life”-氧:生命分子、“Defining hypoxia” -缺氧定义、“The physiology of oxygen transport”-氧传递生理、“Defence mechanisms against hypoxia”-抗缺氧的防御机制、“Effects of increased blood oxygen levels on the circulation”-增加血氧含量的作用、“Effects of increased oxygen levels on ventilation”-高氧对通气的影响、“Effects of oxygen on oxygen uptake”-氧对氧摄取的影响、“Mechanisms underlying hyperoxia-induced vasoconstriction”-高压氧导致血管收缩的机制、“Cellular effects of HBO”-高压氧在细胞水平的作用、“Oxygen toxicity and side effects”-氧毒性及其副作用、“Oxygen treatment in diseased states(Ischaemic heart disease-缺血性心脏病、Focal brain ischaemia including stroke 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局部脑缺血、The use of oxygen to treat infections-感染的氧疗、Oxygen administration during or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or cardiac arrest (adults, children and neonates)-心肺复苏中/后的氧疗、Wound healing (HBO)-创面修复、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NBO/HBO)-一氧化碳中毒、Cancerous tumour sensitization to radiotherapy(HBO)-放疗增敏、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nd tinnitus (HBO))-突聋和耳鸣、Headache (NBO and HBO)-头痛、Multiple sclerosis-多发性硬化、Autism (HBO)-自闭症、Facial palsy (HBO)-面瘫”等方面对氧的“双向作用”进行了较为客观地评价。
他们认为,氧疗是急救医学和许多病理状态的重要治疗手段。最初,给氧是基于避免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的考虑,结果是作为最紧急的处理方法,常常是在不知患者是否有缺氧的情况下随意的高浓度给氧。近来生理学研究发现高氧对正常血管的血管收缩作用会导致高危组织血流量显著减少,这使得氧的治疗作用可能会由于局部组织缺血,如急性心血管疾病、脑缺血时引起中风、休克、一氧化碳中毒等而降低。然而,在多数情况下,一般的缺氧不是问题,而高血氧导致的局部血管收缩作用引起的风险可能变得突出。在前期临床研究中,常压氧和高压氧许多积极的抗炎作用被反复提及,对提高谷胱甘肽水平、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和中性粒细胞活性、调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甚至减少细胞凋亡等作用已经定论。但是,与此同时,氧的毒性作用也为人所熟知,包括粘膜炎症、肺炎和晶状体后纤维增生。回顾已有的所谓“强大”的临床证据,如从随机对照实验来看,罕有能经得起推敲的实证研究,有些氧疗实验已经证实没有作用,甚至在实验早期就因为结果不好而终止研究。这些结果也导致了少数医务人员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在新生儿窒息抢救时,在急性心肌梗塞、中风或心脏骤停时根本就不给吸氧,甚至对提高缺氧缺血组织氧含量更有效、更安全的方法-高压氧也遭到质疑。现在,我们通过就现有的知识对氧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潜在的危害进行概述,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需要从临床常规应用的许多方面提供进一步有益而强大确凿的证据来说明氧的治疗作用。
(因篇幅较大,恕不再多翻译;敬请有阅读能力的同行们尽量看一下原文)。
从诸如此类的较高水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来看,有不少研究结果不如人意,甚至对氧疗持否定态度。作为一个高压氧医学工作者,对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做出的对高压氧不利的结论都有极大的戒心,都可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试图改变人们对高压氧的负面看法,原因只有一个-热爱高压氧,了解高压氧,对高压氧的前景充满希望。然而又一想,我们也是科技工作者,讲道理要有个依据,科学依据。无论我们对高压氧有多么浓厚的感情,面对人家具有科学依据(哪怕不完善)的观察结果,我们都要冷静下来,不宜一窝蜂的没有说服力的围攻,我们要想办法,想出推倒其负面结论的办法。再说,高压氧医学也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是吗?如果只是在呐喊,没有行动,没有科学依据支撑的反对,到头来高压氧就是个“红的”,也会让我们自己把自己打败,把高压氧变成个“黑的”。我们都知道,真的假不了,哪怕一时被误解为假的,其真实面目早晚也会显现出来;同理,假的也真不了。当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不是也遭到教会和很多不明真相人们的反对吗?要让真相(真理)早见天日,我们就要行动起来,要做“运动员”,不要什么也不做,只想做“裁判员”-评头论足。高压氧是好是坏还要我们”做”出来给人家看,而不是“苍白”的“评”出来。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高压氧医学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相互维护同行之间的研究工作,脚踏实地,让我们为之奋斗的高压氧医学在疾病治疗中起到他应有的作用,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