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彻查万恶的陈医生!
一天值班,凌晨一点,来了一位卡鱼刺的病人。
是一位年轻妇女,为了拔鱼刺已经跑了两家医院,我是为她拔鱼刺的第三位医生。
作为一位上了年纪的耳鼻喉大夫,拔鱼刺这件事有时候很讲运气,明明就在眼前,但就是看不到。很明显,上面那两位医生今晚是属于不走运的。
今晚的我是幸运的,我只瞟了病人口里一眼,就发现了鱼刺卡在鼻咽上面,悬雍垂往上抬的那一霎间,露出了一点点白影,说时迟那时快就拔出来了,足足有2公分。
这位年轻妇女很是高兴啊,千道谢万道谢,差点没跪下来。我挥挥手表示,小小鱼刺,何足挂齿,交完钱就可以走了,回去用盐水漱口就行。回去值班房美滋滋的睡了一觉。
第二天竟然收到了投诉,投诉人是昨晚拔鱼刺的那位年轻妇人,投诉的内容是陈医生拔鱼刺收得太贵了,オ弄那么ー下就收了几十块,嫌疑乱收费,希望彻查。
我赶紧查一下咋晚开的处方:咽部取异物23元+间接喉镜5元+诊金12元=40元,按照国家物价局收的费用。
各位看官,吃瓜群众,大家觉得我收贵了吗?
我觉得吧,说贵也贵,说便宜也便宜。说它贵吧,出去剪个头发,几个人轮流服务30分钟也是差不多40元,我捣鼓不到一分钟就收了40元,确实是贵了。说它便宜吧,我读了七年医学+10年临床,用17年功力在短短一分钟就为病人解决了痛苦,避免了鱼刺穿破食道、血管的悲剧,健康值千金,生命理无价。
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是一位很纯粹的医生,只负责帮病人找出问题、解决病痛,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这是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陈医生讲述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应那位女士的要求,对陈医生取个鱼刺,收费40,进行彻查。
因为人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而一个七年医学+10年临床的医生,一个喉部异物钳取术,居然抵不上给马拔个牙!
给马拔个牙多少钱?
3万!而且还是友情价。
这样一个悬殊对比,简直就是对医生知识和劳动的严重蔑视与极度侮辱!
这不是笑谈,而是北京国家马球公开赛运营总监韩冰,在微博上发文呼吁的。
韩冰近几年特别关注医生群体,她希望中国的医生可以分流一部分出来,改行做马的医生。
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应那位女士的要求,对陈医生取个鱼刺,收费40,进行彻查。
因为,实际上不仅仅是取鱼刺,还有许多诊疗项目的服务价格低的离谱。
许多医院一级护理却只能收二十几元,有的甚至只能收几元!而目前市场上的家政服务多少?做个一般的保洁,每小时也要200元。而一级护理是什么概念?至少要每隔15到30分钟巡视患者一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进行护理评估及一般性生活护理,这么大的工作量,十天的收费抵不过钟点工一小时!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曾向媒体举例,在他们医院做一场脑干肿瘤切除术,需要4个医生在显微镜下操作近10个小时,属难度和风险系数最高的四级手术,但按上海规定的收费标准只能收多少?
5000元!
说句难听的话,切乎一条生命生死存亡的极高难的四级手术,还不抵曾经网传的东莞小姐的一个套餐,就更别说与给马拔个牙3万元相比了。
这是一个知识付费的年代,可许多人还没学会为知识买单的习惯。
曾经有一位护士带着她的小狗去宠物店,看到价目表,心中顿时一酸。因为给狗洗一次澡,要100元;看护一天也要100元。而在那位护士所在的三甲医院,护理一名病人24小时仅收费9元,静脉注射2.2元,吸痰1.5元,膀胱冲洗10元。相比之下,护理病人还不如护理宠物。
而在国外的医疗收费是多少呢?就拿美国的门诊收费标准来说吧。美国门诊费依据门诊时间长短划分为5个层次:
Level 5:门诊时间65分钟,门诊费150美元以上;
Level 4:门诊时间30分钟,门诊费用120美元;
Level 3:门诊时间20分钟,门诊费用75美元;
Level 2:门诊时间15分钟左右,门诊费用40美元;
Level 1:门诊时间10分钟以内,门诊费20美元。
也就是说,我国医生的技术价值,与美国最低层次相比较也仅仅只是他们的五十分之一。
但是,美国生产的苹果手机,在中国卖得却比美国要贵很多,而购买者依然趋之若鹜,无人嫌贵。这不是扭曲的消费理念是什么?难道,你的一个命,还不抵不上一个苹果十?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取个鱼刺40元,居然投诉嫌贵,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原广州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曾说过的话。他说:“其实在中国看病并不贵,而是人们的价值观念问题。在国外你要去看一次医生,单单诊金就是是300元。”
曾其毅认为是国人对医生的价值观在作祟。他说:“大家对生命、医疗技术不够尊重,所以就觉得看病贵,修一个人一百多觉得贵,修一个机器、换一个汽车零部件要几千块却没人觉得贵,这是价值观不对。”
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应那位女士的要求,对陈医生取个鱼刺,收费40,进行彻查。
因为,在我国,医生是高门槛行业的代表,却绝不是高薪行业的代表,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正比,这一状况人人皆知,却个个装睡。
有数据调研令人担忧的表明,54.4%的医生认为自己的成就与付出不匹配,46.4%的医生对未来没有信心。一个医生寒窗苦读八年,三年规培后再经过十几年的工作经验积累,看病的挂号费不如看猴贵,一场手术费抵不上纹一次眉,这种付出与回报严重不平衡感,已经让太多的医生逐渐离开自己曾经热爱的临床。越来越严重的医生荒,特别的基层医生和儿科医生荒,已经在每一年每一次流感高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对于取个鱼刺,觉得是医生举手之劳的小事,不值40元这一类现象,人民日报曾发文怒批:医生本来就是靠技术吃饭的。一名医生,勤学苦练数十年,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医学技能,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遗憾的是,在一些患者眼里,这只是“动动手”而已。事实上,医生“动动手”并非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一种智力劳动。如果医生的技术价值得不到尊重,学得越多越贫穷,技术越高越吃亏,谁还愿意当医生?尊重医生,理应从尊重医生的劳动入手。只有医生受尊重,生命才会有尊严。
人民日报的话振聋发聩言犹在耳,我觉得委屈的陈医生倘若顾影自怜的一想,那位嫌取个鱼刺40元而去投诉陈医生收费太贵的患者,真的好可怜!竟然觉得自己这么不值钱!
而令人悲哀的是,她代表的却是当下患者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