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足氧气,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更好

发布时间:2017-05-18 16:59:50

艾伯塔大学的一项最新发现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及康复的看法。神经科学家发现,大鼠的脊髓血流量在发生脊髓损伤(长期缺血)后很长一段时间后出现意外减少,而改善血流或仅仅是吸入更多氧气则会使脊髓氧合及运动功能得到持续改善,比如恢复行走。

之前的研究结果已表明,虽然精髓损伤部位的血流暂时中断后迅速恢复,但大概推测,在损伤以下的脊髓血流基本正常。而这证明是错误的。

“我们的研究已经首次表明,脊髓损伤(SCI)会导致脊髓神经网络慢性供血不足及处于缺氧状态。”联合首席研究员,加拿大脊髓损伤研究中心主席及康复医学系教授 Karim Fouad 说道,“通过提高脊髓的氧气供给,可以改善脊髓功能,并重建身体不同部位的活动。”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 2017 年 5 月 1 日出版的《自然医学》杂志上。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发生的慢性缺血缺氧以及血流如何改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病因与治疗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简单地说,这可能意味着在脊髓损伤后不久后陷入瘫痪的身体各个部位能否恢复活动和功能以及恢复的程度如何。

“我在想,‘为什么毛细血管会发生收缩,传统认为动脉才是主要的收缩血管,为什么循环血液中的膳食氨基酸会导致这些毛细血管发生收缩?’”Bennett 说道,“这真的很奇怪,你吃的东西会影响脊髓血流量。”

Li、Bennett 和 Fouad 发现,能够将饮食中的氨基酸转化为微量胺的 AADC 酶(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在某种特定细胞(即包围在毛细血管周围的管周细胞)中发生上调。出乎意料的是,管周细胞产生的这些微量胺会使毛细血管收缩,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这一惊人的发现使他们开始对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血流及氧合情况进行基本测量,使得他们最终发现了脊髓慢性缺血缺氧。研究人员认为,脊髓损伤(SCI)后,由于色氨酸供应充足使得管周细胞出现损伤,导致毛细血管发生过度收缩。因此他们决定尝试去阻断 AADC 以改善脊髓血流。

作为大鼠脊髓损伤的阻断 AADC 酶替代疗法,神经科学家将大鼠暴露在高氧环境中,然后,他们很惊讶地看到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大鼠可以走得更好了!”Fouad 说道,“氧供充足使得其运动功能恢复良好,虽然是暂时的。”

虽然研究团队知道他们的研究结果对于神经科学、康复及脊髓损伤领域都具有极大意义,但他们很快就提到了免责声明。

“将其用于治疗和帮助脊髓损伤患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Fouad 说道,“但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脊髓损伤的病因,以一种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的方式。现在我们可以计划脊髓损伤(SCI)后如何进行治疗,改善脊髓血流量以产生长期康复效果。”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