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诺贝尔奖光环下的众生相
屠呦呦获奖的消息刷爆了媒体和朋友圈,围绕着诺贝尔奖、屠呦呦、青蒿素等关键词,各路人马轮番上阵,热闹不已。
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从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半起正式引爆各大媒体和朋友圈。直到今天,围绕着诺贝尔奖、屠呦呦、青蒿素等关键词,各行各业的各路人马仍在不停地科普、质疑、追问。
鲜花伴着阴谋、掌声带着质疑,一场沸反盈天的莫名狂热,在知识精英和普罗大众之间升腾,从各方的反应,可以窥见当下的中国是如何迎接诺贝尔奖的。
获奖前:为何未评上院士
很多媒体在报道屠呦呦时都给了她一个同样的标签:“三无科学家”,即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无院士头衔。如果说前两个“无”是“历史遗留问题”的话,未获选院士是大家质疑的重点,毕竟诺奖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的成就。而且,屠呦呦并非没有申请过。
@人民网:作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两院院士的评选无异于风向标、指挥棒,具有无可替代的引领、示范作用。其评选是否客观、公正,不仅事关院士群体自身的尊严和公信力,更影响着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热情,甚至海外留学人员的来去选择。是该检讨、改进两院院士的评选标准、方法和程序的时候了。【2011年人民日报】
@宋忠平北京:任何一次重大科技事件的发生都会催生一些制度弊端的整改,期待这次诺贝尔奖也能催生更为理智而不功利的院士制度改革、职称评定改革、人才机制改革、用人制度改革等。这或许是屠呦呦带给中国科技界的最大红利!
@中青报曹林:屠呦呦获诺奖,本是好事,可网上立刻开始各种“撕”,一大“撕点”是,她不是院士--能获得世界性的诺奖,却当不了中国院士,似乎就证明了院士制度弊端--这种逻辑不对。获得诺奖,表明得到一个世界大奖评委会的认同,但诺奖评委眼光并不代表全部,不能因此否定其他。院士制度问题不能以如此逻辑推出。
获奖:是否与中医有关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委员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不是把奖颁给传统医学,而是把奖颁给受传统医学启发的人。”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药集体发掘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青蒿素研究是否和中医有关,中西医之争再起波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屠呦呦老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党和政府关心中医药、重视中医药、支持中医药发展取得的结果,是举国体制、针对中医药工作全国一盘棋取得的胜利,是全国科技工作者、科学家群体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中医药为人类做出的新的贡献。
诺奖委员会成员汉斯:人们在发掘不同植物方面的确有长期经验,我们不该忽视这点。所以我觉得这可能给我们研发新药带来灵感,但我不认为我们会直接使用那些草药。你可以说受到了传统医学的启发,但这个奖项并不是给传统医学的。
方舟子:其实青蒿素不是中药,而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有很多化学药最初都是以植物为原料提取或合成的,例如阿司匹林、达菲,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是中药。
获奖后大猜想
屠呦呦的获奖还引发了段子手的极大创作热情,在“屠呦呦获得诺奖后的神预测”中称,屠呦呦将很快当选院士、被房地产公司赠送住宅……财经专家称,其获奖将对青蒿素概念股产生利好。
@新浪财经:【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利好6只青蒿素概念股】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嵩素。相关上市公司有:复星医药、昆药集团、浙江医药、新和成、华润双鹤和白云山。
屠呦呦获得诺奖后的神预测:中国科学院学部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尽快把屠呦呦变成院士;北京大学在第一次间宣布北大校友获得诺贝尔奖;中医又开始流行,方舟子出来叫嚣;新一次大学排行榜上,北京大学拉开清华大学二十五名;摆摊取名的必放一本诗经;房地产公司赠送老人家一套养老住宅……
这些声音里,有些讽刺了中国的某些主管部门,有的讽刺了某些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行业,有些讽刺了我们自己。
在诺贝尔奖的光环下,国人开始反思科学、学术、成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只是笔者仍有些感慨:一个诺贝尔奖顷刻间就让举国沸腾,仍不免有失大国的风范和优雅。
笔者曾采访过一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当问及他接到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电话是什么心情时。他说:“第一次接电话的人是我太太,当时我太太以为是诈骗电话给挂了。后来,我觉得应该是诺贝尔奖开奖的时间了,就跟太太说应该真的,结果第二次打来果然是宣布获奖。”
或许多中国再多几个诺贝尔奖,情况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