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无线起搏器或能免除手术
    2015-09-04 16:55:26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png一个国际联合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表明,新型无线心脏起搏器可让部分心脏病患者免遭手术之痛,标志着心脏起搏器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站上,并提交给了在伦敦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会会议。与传统的心脏起搏器相比,新的起搏器不需要发电机和线路。专家们估计这个小型心脏起搏器能适用于30%的患者。新研究中,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医生将这种微型心脏起搏器植入到500多人的身体中。6个月后,近7%的患者报告有副作用。相比之下,约10%的患者遭受了使用普通起搏器的并发症。一些医生说,目前技...
    微型无线起搏器或能免除手术
  • 女人,一怀孕就傻吗?一孕傻三年是真还是...
    2015-09-03 15:11:4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png研究人员表示,孕期脑力不佳或是一种“心病”。 每5名孕妇中就有4人会说,她们在经历“孕期大脑”症状:即怀孕期间记忆及认知能力下降,这让女性变得健忘、反应迟钝。然而,相关研究并不支持这一看法,尽管一些研究发现孕期女性在执行某些任务时会存在一些问题,但其他很多研究则表示,并未发现和认知问题相关的任何迹象。一些专家认为,孕期大脑与其产后姊妹“婴儿大脑”更可能是一种确认性偏见:准妈妈和新妈妈认为她们会经历大脑混乱,因此相信她们确实受到了影响。还有一些观点则认为,精神症状很难在实验室环境中确定。在近期一项研...
    女人,一怀孕就傻吗?一孕傻三年是真还是...
  • 上海生科院发现调控胆固醇合成新机制并提出降血脂新思路
    2015-09-01 15:10:29

    8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陈雁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PAQR3 modulates cholesterol homeostasis by anchoring Scap/SREBP complex to the Golgi apparatus。该研究发现高尔基体蛋白PARQ3通过促进Scap/SREBP复合体的形成参与胆固醇合成代谢调控的重要机制,并由此提出降血脂研究的新思路。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国目前有约2亿以上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胆固醇在血液中过多积累是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以...
    上海生科院发现调控胆固醇合成新机制并提出降血脂新思路
  • 您的思绪有多远?——美澳科学家成功将熟鸡蛋变生 有望用于癌症治疗
    2015-09-01 15:06:42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png看到标题你大概会认为这又是一则无聊的科学新闻,然而把熟鸡蛋变回生鸡蛋意味着蛋白质结构的再改变,这对人类研究如何攻克癌症有着重大意义。许多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研究如何把煮熟的鸡蛋变回原来的生鸡蛋,最近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校区主办的《UCI News》月刊称,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校区和澳大利亚化学家们的共同研究下,这项技术终于成功。如果把这项技术应用在癌症治疗和食品生产上,将可以大幅度削减成本。指挥这项研究的UCI化学分子生物学教授Gregory Weiss阐述如下:“如研究报告上所写的,我们的研究就是...
    您的思绪有多远?——美澳科学家成功将熟鸡蛋变生 有望用于癌症治疗
  • 中国最大污染物不是PM2.5 是它!
    2015-09-07 15:02:59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png 在公众的视野还聚焦PM2.5(可吸入颗粒物)时,臭氧却悄然成为今夏国内不少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与“张牙舞爪”的雾霾相比,臭氧要“低调”得多,它悄悄“隐藏”在万里晴空中,但其危害丝毫不亚于PM2.5,不容小觑。业内人士和环保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夏季臭氧污染形势严峻,必须高度重视,建议从顶层设计、前体物治理、区域协作等多方面入手,加大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力度。臭氧“拖累”7月空气质量日前环境保护部发布了7月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由80.5%下降至73...
    中国最大污染物不是PM2.5 是它!
  •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医闹入刑”
    2015-09-02 14:59:29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争议不断的“医闹到底能不能入刑”终于落槌定音。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医闹入刑”据中国人大新闻网消息,刑法修正案(九)草案表决稿于8月29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上通过,并将于 2015 年11月1日起施行。修正案(九)将现行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的“聚众扰乱公共、交通秩序罪”,变更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情节认定包括“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争议不断的“医闹到底能不能入刑”终于落槌定音。但要从根源上解决医闹产生的原因,业界同行任重道...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医闹入刑”
  • 第三讲:描述结果别说“不同”
    2015-08-31 17:01:48

    没有智慧的引领,知识就是蛮力! 在上周介绍了“论文高度取决于研究设计”获得大家火热反响之后,本周我们继续怀着十二分的热情与大家分享和解读:如何精炼确切地描述研究结果? 第三讲 描述结果别说“不同” 小编导读: ● 论文手稿里的那张图,用放大镜才看得到,为何要这么费劲。 ● 论文英语很棒,不需要润色,但是需要改变的是写作思路。 ● 描述自己的研究结果,必须精炼确切,不能像领导说话,更不能像瞎子算命。 ● 描述结果别说“不同”,“高低长短”直述变化。 ● ……
    第三讲:描述结果别说“不同”
  • 常规高压氧治疗不会发生氧中毒
    2015-08-30 10:12:54

    氧中毒是因机体吸入过多的氧引起的一系列病症。不时有人因怕氧中毒的发生,而不敢高压氧治疗。那么,吸入多少氧是安全的呢?吸入氧的剂量可用肺氧中毒指数(UPDT)来衡量。一般情况下,允许氧暴露的UPDT 不超过615~1425。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pngUPDT可用如下简便公式计算:UPDT=Kp×暴露时间(min),不同压力下的Kp值可以通过下表获得。不同压力下计算UPDT的Kp系数PO2KpPO2KpPO2KpPO2Kp0.50.001.72.072.93.704.15.180.60.261.82.223.03.824.25.300.70.471.92.363.13.954.35.420.80.652.02.503.24.084.45.540.90.832.12.643.34.204.55.661.01.02.22.773...
    常规高压氧治疗不会发生氧中毒
  • 怎么又是“氧”?——大范围缺氧或为物种大灭绝动因之一
    2015-08-29 08:48:35

    《自然—通讯》近日发表的一项报告表示,畸形浮游生物或意味着物种大灭绝有其他驱动因素。过去最古老的重大物种灭绝曾与冰川事件联系在一起,研究者提出,造成物种大灭绝的原因更有可能是海洋中大规模出现的缺氧现象和有害金属。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据认为在距今4.2亿年前先后一次次出现,当时绝大多数生命都在海洋中,陆地上的生命非常少。此前的研究表明,这些灭绝事件是气候变冷和栖息地减少造成的,但相关模型并不能解释所有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的观察结果。比利时根特大学Thijs Vandenbroucke及研究团队发现,在晚志留纪一次灭绝事件期间发生的浮游...
    怎么又是“氧”?——大范围缺氧或为物种大灭绝动因之一
  • 谁是罪魁祸首?-假的仅仅是论文吗?
    2015-08-26 14:22:25

    一个没有思路的大脑,在评定职称的时候需要科学实验论文怎么办呢?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回应撤回64篇论文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于8月18日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过程造假。大多数涉事论文的作者来自中国。 科技日报记者8月20日就此事向施普林格集团发去电子邮件,并得到了施普林格医学及生物医学出版执行副总裁威廉·柯蒂斯(William Curtis)的回复。科技日报:你们对刊发的论文做了哪些审核?柯蒂斯:论文首先由总编、编辑委员会进行初审,以确认每篇论文都在期刊发表范围之内,并读来具有坚实的科学性。然后,论文交由两名...
    谁是罪魁祸首?-假的仅仅是论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