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与气栓症——“压到病除”

发布时间:2019-04-08 22:32:50
作者:张瑛
来源:延大附属

“ 冰轮杯”氧与健康网络科普大奖赛参赛作品(临床教学类23) 

脑气栓症高压氧治疗的前因后果

案例分享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jpg

一.高压氧治疗过程

次日早8点,经相关科室会诊后确诊为“脑气栓症”,即刻调整高压氧治疗方案:压力2.8ATA。加压30min,稳压吸氧30min+30min+20min,各时程间休息5min,减压30min,每日二次。4次后病情逐渐好转,意识模糊;经过3天6次高压氧治疗后意识完全清醒,继续高压氧治疗至9次,磁共振显影气栓消失,生命体征正常,意识清醒,于2017年5月26日痊愈出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jpg

二.气栓症概述

空气误入血管(动脉或者静脉),随血液流动,堵塞在血管的远端造成栓塞,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诱发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称气栓症。气栓症的严重程度与进入血管的气体数量、气体栓塞的部位有很大关系。近年来随着人工心肺机、各种透析、介入治疗及心肺手术的普及,特别是人工肾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来,气栓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增加的趋势。高气压和高压氧是气栓症首选急症治疗的方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jpg

三.气栓症常见病因

包括医源性和高气压作业二部分。

1.医源性气体栓塞的常见原因

体外循环、血液透析、中心静脉插管、静脉输液、胸腔手术、怀孕期及其它妇产科处理时的阴道气体侵入等介入检查及治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jpg

2.高气压作业造成的气栓症

高气压作业(沉箱、潜水、高压氧舱、加压舱)减压不规范;落水车辆逃生、潜艇人员深海脱险放漂引起的减压病或肺气压伤(气胸、纵膈气肿),气体进入血管可造成气栓症。另外,高空事故等情形下也可发生气栓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jpg

四.气体栓塞的病理变化

1.气泡对血管的机械阻塞,导致受累区局部组织缺血—水肿—梗死。

2.血管对气泡的应急反应,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小板激活和白细胞的变化,血流淤积,使局部循环更加恶化。

五.高压氧治疗气栓症的原理

进入脑循环的气泡可引起脑部小动脉栓塞,局部动脉血流量减少或完全阻断,下游受累区脑缺血缺氧,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发生可逆性脑水肿。在高压氧状态下,根据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加压时,随着压力增加体内的气泡体积很快缩小,直至完全消失,使血流阻塞减轻或完全解除,组织细胞的缺氧状态得到改善,高压氧下,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弥散能力加大,可减轻气泡栓塞区域的缺氧状态,同时可置换出气泡中的氮气,最后,气泡内的氧气可供组织利用,促进了气泡的消失,并可减轻脑血管空气栓塞所致的脑水肿,加速脑代谢恢复正常,使患者短时间内症状完全消失而康复。

六.气栓症救治原则

一旦气体栓塞的诊断成立或不能排除,加压治疗是唯一明确的特效治疗方法,如果条件允许,首选可加压至6.0ATA的多人氧舱,加压至2.8ATA或更高压力(压力选择依据病情而定),吸入纯氧。现有医用多人氧舱均支持2.8ATA,可使大多数患者痊愈。

七.经验总结

患者是步行来医院要求复查,应做好充分的谈话沟通,术中存在意外情况应明确交代,动脉导管手术后,如果病人出现意识状态的突然变化并伴有偏瘫等症状,应高度怀疑空气栓塞;脑空气栓塞属于危重疾病,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需加强认识,早期诊断,尽早高压氧治疗,且压力相对要高;脑气栓症应急诊单独开舱,并配合临床系统治疗,避免散在气体栓塞颅内血管引起的并发症。该患者经积极治疗后转危为安,意识转清,生活可自理,预后良好,家属及院方皆大欢喜!

作者: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专科病区高压氧科 张瑛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高压氧康复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市海淀区医学会、南昌大学附属三三四医院。

评委:(按姓氏笔画)丁建章、王有存、王洪斌、文立、宁荣霞、刘青乐、孙明莉、许爱梅、陆敏、李文、李志才、麦用军、彭争荣、蒋功达、谢智慧、滕进忠、潘树义。

审稿:丁建章

编辑:汤丹霞、高甜、高立斗

策划:丁建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