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两老人急需高压氧治疗 被两医院拒绝-高压氧舱运行一次成本可观
南京两老人急需高压氧治疗被两医院拒绝
上周六下午5点多,在南京市脑科医院急诊室的走廊上,躺着两位吸着氧的老人,看起来很虚弱,表情痛苦。这老两口,当天下午3点多在家里洗澡,不慎液化气中毒。他俩被120拉着先后到了两家医院,距离中毒4个多钟头后,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救治,家属心急如焚。
液化气中毒的老两口久久未能得到救治,究其原因,竟然是医院里的高压氧舱这一设备不给力,让人傻了眼。
A 八旬老人液化气中毒
送到两家医院治疗遭拒
上周末是个久违的好天气,让人心情舒畅。下午,80岁的洪大爷和老伴儿准备趁着天不太冷,在家用液化气热水器洗个澡,然而却差点酿成惨剧。
就在热水器烧水期间,一阵呛人的气味,突然弥漫在屋子里。老两口都上了年纪,嗅觉灵敏度较年轻人弱了许多,等到反应过来已是液化气中毒,有些喘不过气,尤其洪大爷,甚至有些虚脱。
凭着仅剩下的一点力气,老伴儿拨打了120。闻讯而来的120,将两位老人就近送到了中大医院,然而担架还没抬进抢救室,医生就表示,这家医院没有相关设备,无法对老人实施救治。
傻了眼的除了担架上虚弱的老两口外,还有120的急救人员。但来不及多想,为了尽快让中毒的老人得到救治,120又随即将老人拉到了南京脑科医院。
然而到了医院之后,还是遭到了拒绝。脑科医院的值班医生表示,救治液化气中毒,需要用高压氧气舱,但该院这一设备周末停用。所以不仅无法治疗相关患者,连相关检查也做不起来。医生建议,将两位老人转到其他有高压氧舱的医院去救治。
B 老人躺在医院走廊上
家属心里不是滋味
接连跑了两家医院,却屡屡遭拒,看着走廊里躺着的两位老人,家属心里很不是滋味。“大冬天的,那么冷,父母都上了年纪了,中着毒,来回折腾着跑了两家医院,到现在还没得到救治。”女儿说着,眼睛都红了。走廊里来回窜着的冷风,刮在走廊上,更刮在家属心里。
显然,对于脑科医院周末停用高压氧气舱的说法,家属不能够接受。就在家属和医院僵持的过程中,80岁的洪大爷已经几乎没有了意识,而77岁的老伴虽然还算清醒,但神情虚弱,吸着氧气,说话十分费劲。
在脑科医院僵持2个钟头后,直到当天晚上7点,也就是距离老两口中毒4个小时后。家属同意把老人转移到南京军区总院接受治疗。目前,两位老人虽然已经转危为安,但一想起当时无助的场景,家属不禁后怕,老两口也心有余悸。
高压氧舱运行一次成本可观
C 120把病人拉错医院了?
急救中心回应是个意外
作为三甲医院的南京中大医院,竟然没有救治液化气中毒的设备,这听起来不禁让人大跌眼镜。记者随后从该院了解到,中大医院并非没有高压氧气舱,只是最近该院这一设备在进行维修。
打了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接连拉去两家医院,都没有设备可以对患者进行救治,这又不禁让人怀疑急救中心的业务能力,是不是120把病人拉错医院了?这自然让很多市民对急救中心没了安全感。
那么急救中心工作人员送急症病人去医院,有什么原则和依据呢?记者昨天采访了南京急救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来说,120会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严重程度,将病人就近送至三甲医院。当然,在送病人之前,急救人员也会做足功课,会将相关病症的病人送到合适的医院。
提及两位中毒老人送到两家医院没有得到救治,南京急救中心负责人表示,这是个意外,当时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并不知道中大医院高压氧气舱在维修,也不清楚脑科医院的高压氧气舱周末停用。不过该负责人强调,对于急症病人来说,时间很重要,所以选择医院时,工作人员肯定会小心谨慎,争取不出现送错医院耽误治疗的事故。而一旦有人员工作失误,急救中心会按照规定严格问责相关人员。
D 高压氧舱运行一次成本可观
许多医院对使用时间有限制
高压氧舱究竟是种什么“稀罕”设备,让中毒老人“扑空”了两次?记者从南京454医院高压氧科了解到,高压氧舱是各种缺氧症的治疗设备,舱体是一个密闭圆筒,通过管道及控制系统,把纯氧或净化压缩空气输入。舱外医生通过观察窗和对讲器可与病人联系。大型氧舱有10~20个座位。
南京454医院高压氧科张胜林主任向记者介绍,高压氧适用于心脏血管病、急性缺氧缺血症、以及各种有害气体中毒。尤其对于煤气中毒病人,只要进高压舱40~50分钟,中毒症状就能得到缓解。
张胜林主任向记者强调,对于液化气中毒的患者抢救时间很关键,越早进舱治疗,效果越好,拖得时间太久,会很危险。据了解,454医院高压氧舱设备在省内医院堪称先进,针对病人,高压氧舱周一至周五白天都可使用,周六、周日上午可使用,而针对急诊患者,该院这一设备24小时可用。
记者了解到,高压氧舱是特殊设备,一位病人进舱治疗一次,只需要交几十元费用,但运行一次成本可观。医院平时使用频率不高,所以目前南京市只有少数医院配备,而且周六、周日通常不提供高压氧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