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不来?是啊,有300多个基因不配合

发布时间:2019-02-15 17:07:22
来源:学术经纬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有人喜欢早睡早起,有人偏爱晚睡晚起。什么时候睡觉,是人体的睡眠需求和体内生物钟共同决定的行为表现。尽管年龄、性别、周围环境的光照等条件都会对我们的睡眠模式有所影响,但总的来说,每个人的昼夜节律偏好更多地受到遗传变异的影响。换言之,早睡早起还是晚睡晚起,是一种先天倾向。

 
英国的研究人员通过一项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告诉我们,能不能成为早起型人可能与多达351个基因位点相关。研究人员还用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睡眠模式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发现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可能对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后果。这项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虽然过去也有几项研究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出一些与早起/晚起型有关的基因位点。但相比之下,这一次的研究规模前所未有:埃克塞特大学医学院的Michael Weedon博士与同事总共分析了近70万人的基因组信息,并与这些参与者在问卷上回答的起床时间偏好相关联。最终,研究人员找出了300多个过去未发现的相关基因位点。

 
为了进一步验证他们的发现,研究人员让其中部分参与者采用可穿戴式设备对睡眠情况做客观检测。设备不仅记录入睡和醒来的时间,还能对睡眠持续时间和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因此既可以排除自我报告可能存在的主观偏差,还提供了更多基因位点与睡眠模式之间的信息。研究人员由此确认,这些基因位点影响一个人什么时候入睡,而与睡眠质量和时长无关。参与者中,携带早起型等位基因最多的5%和携带早起型等位基因最少的5%相比,平均入睡时间要提早25分钟。

 
常言道,早睡早起身体好。那么,这些影响我们早起的基因确实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吗?

 
过去有一些研究证据显示,昼夜节律的改变与某些代谢和精神疾病有关。也有些动物实验提示,昼夜节律的关键性基因发生突变或基因表达改变后,可能会造成动物肥胖、高血糖和糖尿病等。不过,在人类中,先天的昼夜节律偏好和疾病之间是否有关联?如果有的话,有什么样的因果关系?

 
研究人员采用了“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来分析与待定风险因素(也就是睡眠模式)有关的遗传变异。这种统计方法可以尽量减小混淆因果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早睡早起的人心理健康状态更好。根据问卷的结果,早睡早起型人的主观幸福感比较强,同时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风险较低。

 
看到这里,晚睡晚起型人也不要太悲观,分析结果还表明,早睡早起还是晚睡晚起并不影响胖瘦(身体质量指数),与2型糖尿病的得病风险也没有关系。

 
此外,作者也指出,这些结果主要基于参与者的问卷回答,可能有主观性偏差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认这些和起床早晚有关的遗传变异对患病风险是否具有因果作用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