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顶级期刊:吓的保温杯掉了……在没「三高」的健康中年人中,竟有 50% 被检出外周动脉斑块等冠心病前期病变

发布时间:2017-12-21 08:53:20
来源:奇点网

奇点糕觉得,这世上的事情有的时候真挺古怪的。有些人过久了苦日子,翻身奔了小康就大鱼大肉胡吃海塞;而不少富人为了健康长寿,反倒开始吃糠咽菜回归朴素。到底哪种活法才妥帖,因人而异,不过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与吃吃喝喝关系密切的“三高”,某些老烟枪停不下来的吞云吐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png

“吃顿好的”不一定对小心脏好,科学饮食才是王道

但没有这些生活上的危险因素,就真的万事大吉吗?近期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的研究显示:至少在心脑血管疾病上,答案是 No!对 1700 余名没有传统意义上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中年人”的分析发现,他们当中竟然有约 50% 存在着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斑块、冠脉钙化等病变 [1]!(一只奇点糕说,看到这研究感觉一下子凉了半截,保温杯里泡的枸杞换成人参都不行了……)

冠心病的危害无需多言,而大范围调查显示,超过 80% 的冠心病患者存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吸烟这四大危险因素中的至少一条 [2]。心脑血管疾病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就包括没有症状但已有血管病变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阶段,所以此前的疾病预防也主要是关注生活方式上的危险因素,早作调整能换来 1% 的风险降低也是好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png

想实现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努力

然而,许多没有传统观念中危险因素的患者最终也得了病 [3],如何对这些表面上的“健康人”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筛查和预防呢?为了探索这个问题,西班牙国家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于 2010 年启动了名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早期检测(PESA)的队列研究,希望能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筛查的新手段[4]。

在参与 PESA 研究的 4000 余名中年受试者中,有 1779 人(42.5%)乍一看完全就是中年人的理想健康状态:血压不到 140/90mmHg 的高血压界限,血糖不到糖尿病标准(<7mmol/L),总胆固醇也一切正常 (<6.2mmol/L),此外还不抽烟,整体体重指数(BMI)也在正常水平,怎么都不像是要患冠心病的样子。不过,宁静也许只是暴风雨来袭的前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png

听说保温杯里泡枸杞有深层含义……

有没有患病风险,做做检查就知道了。除了常规的抽血检验血脂、血糖等指标,研究团队还采用超声和心脏 CT 对受试者的外周动脉和冠状动脉进行检查,评估受试者是否出现了血管内斑块和冠脉钙化,以这两大改变的出现作为评价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准。

分析结果把奇点糕吓了一跳:在这些没有危险因素的受试者中,49.7% 已经符合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准,其中外周动脉内存在斑块的受试者比例达到 46.7%,近 30% 多处血管内已有斑块,而 11.5% 的受试者出现了冠脉钙化,即使是血糖、血压等指标控制更好的受试者组,达到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也有 37.8%,这与研究团队根据受试者生活方式、检查指标等因素预测的心血管疾病低风险大相径庭!

显然,对“表面健康”的人再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时,过去的套路发挥不了多大作用。那么应该查些什么来确定风险呢?研究人员对各项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除了年龄和性别(男性风险相对较高),只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会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同步变化,这种“坏胆固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果真不浅,也难怪欧洲心脏病学会建议尽可能降低 LDL- C 的水平 [5]。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png

LDL- C 水平每上升 10mg/dl,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就升高 14%

JACC 同期配发的评论文章表示,虽然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到最终的疾病发病中间有着许多未知,但研究已经充分证明,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的因素可能还有许许多多,没有三高和不吸烟的人们也不能麻痹大意,早点去做做检查,给动脉“来个自拍”也许会很有助于预防,毕竟病变开始到发病中间漫长的时间差也同样是预防的黄金时段[6]。

虽然老话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比起等到冠心病导致的中风、心脏病发作这么可怕的后果爆发,早一点行动起来进行预防显然更好,“上医治未病”嘛。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