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的人类大脑
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大脑的特殊部分或可帮助我们学会如何对别人好,该研究发现获将帮助科学家们理解诸如变态人格等机体精神疾病,变态人格即个体的行为具有极度的反社会性。
研究者Patricia Lockwood解释道,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对人们非常有益的社会行为,其是人类互相交往的基础,对于社会关系和人们的凝聚力非常重要;但研究者目前却并不清楚人们为何以及如何去其他人。尽管人们都有着参与到亲社会行为的倾向,但在不同个体之间却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同理心(Empathy)指的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将心比心的做法,也就是人们经历并且理解其他人感受的一种能力,其往往能够作为人们亲社会行为的一种关键动力,但研究者想去检测为何以及其如何同亲社会行为发生关联。
文章中,研究者利用了一种易于理解的模型来揭示人们学习如何让良好的结果最大化的分子机制,同时研究者利用这种模型来理解人们如何学会帮助他人,当进行MRI扫描时,志愿者们不得不工作,从而达到一定标志后他们就有可能获得奖赏;研究者发现,当人们非常容易地学会做出对他人有益的选择时,他们往往并不会快速地学习如何对自己有利,随后研究者在大脑中鉴别出了一种个体参与学习可以为其他人获取最好结果的特殊大脑区域。
研究人员Lockwood说道,当我们学会帮助别人时,机体大脑中名为亚属前扣带皮层的特殊区域就会处于激活状态,换句话说,亚属前扣带皮层大脑区域似乎对于个体惠及他人非常重要。然而大脑中的该区域在每个人大脑中并不是具有同等活性的,相比具有较低水平同理心的个体而言,具有较高水平同理心的个体往往会快速学会如何有益于他人,同时研究者还发现,当我们做出有益于他人的行为时,亚属前扣带皮层大脑区域的信号就会增强。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首次阐明了个体学习亲社会行为的特殊大脑过程,同时还揭示了同理心和学会如何帮助别人之间的一种可能性关联;通过理解当我们对别人做出一些举动时大脑的行为变化以及个体的差异,我们或许就能够深入理解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错了,同时或许还能够揭示诸多心理状况出现的原因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