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压氧医师的生存危机
目前国内高压氧科的运行模式大致有3种:(1)配备医师、护士、技术员,有独立的治疗单元(病房)。如北京朝阳医院、海军总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等,只占极少比例;(2)独立管理的治疗中心,配备医师、护士、技术员,医师负责会诊、适应症的掌握、高压氧门诊工作;占多数比例;(3)挂靠别科的高压氧治疗室,仅配备护士,负责执行治疗计划。占一定比例。
笔者所在医院属第二种情况。虽然背负主任之职,效益亦逐年进步,但倍感失落。失落之一:无主动性。病人多由临床开单介绍而来,都绝对执行经管医生的治疗计划,有钱先满足本科的效益,余额再做高压氧,你若多向病人解释,还会搞坏关系,以后不介绍病人了。高压氧医生没有机会制定治疗计划,或没人执行你的计划。也没有机会开药,履行一个医师的权利。失落之二:无地位。高压氧的会诊是什么?只是要你履行手续!因为有的地方有要求,要求有会诊记录!事实上时间久了,临床医生都知道高压氧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极个别除外);高压氧的门诊挂什么牌子?挂“高压氧”没人来就诊,挂“脑损伤”又抢别人的生意!即使有病人,但没病房,长此以往,不能建立影响,也就渐渐淡化。失落之三:奖金低。一个被动吃饭的医技科室不会有政策支持,奖金不会高起来。
如此现状,高压氧的医生怎么过日子?因此我觉得,高压氧要捍卫具有独立学会的荣誉,必须找到自己的生存位置。怎么办?建立病房是唯一出路!
编者按:该同行看问题很尖锐。
为什么有的单位治疗量大,而有的单位治疗量小?
如果所在的医院给我们配床位,我们能管的了吗,经济效益就会好吗?
配了床位干什么用,是专业科室的重复设置还是对全院医疗资源的补充?
如果医院配了床位,我们是与其他科室抢病人还是另辟独径?
工作搞的好坏与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关还是与我们本身的努力和能力有关?
比较客观的看,我们希望领导支持到什么程度?
我们是否在安于现状(或不安于现状)却不仅自身不努力还在怨天尤人?
这些均是从业人员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为了我国高压氧医学事业,欢迎同行们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