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免疫系统像指纹一样都不一样

发布时间:2021-10-01 15:13:54
来源:生物谷

尽管人类可以通过重组和超突变产生数十亿个IgG1突变体,但人类血浆中循环的IgG1克隆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直接被描述;每个人似乎都有一个完全独特的免疫系统,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Systems上题为“Human Plasma IgG1 repertoires are simple, unique and dynamic”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绘制了健康人群和病人机体的抗体图谱后发现了机体的免疫多样性,这一发现或能帮助解释为何新冠疫苗对于某些人群而言似乎不太有效。

图片来源:https://www.cell.com/cell-systems/fulltext/S2405-4712(21)00331-8?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2405471221003318%3Fshowall%3Dtrue

人类机体的免疫系统对病原体产生反应的方式因人而异,文章中,研究人员绘制出了一种独特的抗体库,其能作为机体对感染产生免疫反应的一部分而产生的蛋白质;此外,这些蛋白质的浓度也会在患者患病期间或接种疫苗后发生改变;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阐明为何某些人群更易于患病,或者为何有些人相比其他人更容易从疾病中恢复过来,免疫反应的极端多样性或许就能为后期科学家们开发个体化疗法以及新型疫苗提供新的可能性。

文章中,研究人员在监测健康人群和重病患者的血液中的抗体时发现了这种多样性,后者往往会遭受重度感染,其在重症监护室中度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康复;随后研究人员分析了血液中的所有共同出现的抗体的浓度,结果发现,被调查的人群的血样之间在这方面似乎并没有任何重叠,每个人机体抗体的组成和浓度完全不同。在患病期间,患者机体抗体的浓度似乎也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上升和下降,比如,在一些病人机体中,抵御某种感染的抗体浓度的波动就要比其他人更快一些。另外,抗体本身或许也存在一定差异,即使是针对完全相同病原体的抗体,在分子水平上也会略有不同。

直到现在,这种差异性还未被研究人员所注意到,科学家们认为,他们不可能准确绘制出血液中复杂的抗体混合物,但本文中,研究人员就实现了这一目标,他们开发了一种极其敏感的分析手段,揭示了抗体混合物中的微小差异,该方法是对质谱法技术的改进,而质谱法则是根据物质的分子组成来分离物质。研究者Heck说道,如今我们在大约100名参与者机体中测试了这项新技术,包括COVID患者和正在接种疫苗的人群,研究者没有一次在两名不同的患者机体中遇到完全相同的抗体,可以说,每个人的机体抗体谱就像某些人的DNA一样独特,甚至可以更加独特。

尽管抗体的差异很小,但其却可以大大影响疾病的进程,据研究者介绍,这种差异甚至可以帮助解释为何某些人会因感染而患病,而其他人则不会;如果某个人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的抗体较少,或者针对突变体的效果较差,那么疾病就会更加严重或多次发作。研究者认为,抗体的多样性或许能解释为何某些人仍然会感染他们已经接种疫苗所抵御的病原体所引发的疾病,或者甚至他们之前就患有同样的疾病,这同样也适用于新冠疫苗;研究者表示,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到接触病毒后,机体可能会开始产生几十种抵御病毒的不同抗体,但这些抗体可能主要会针对一种冠状病毒突变体发挥作用,如果出现了另外一种突变体的话,机体可能会被再次感染。

对个体机体血浆中的IgG1的特性进行监测。

图片来源:Albert Bondt,et al. Cell Systems (2021). DOI:10.1016/j.cels.2021.08.008

在其它人群机体中,结果可能会非常不同,因为其机体的抗体特性也并不相同;而且另外的人群机体制造的抗体突变体或许也略有不同,或者浓度不同;这可能会保护机体抵御其它的病毒突变体,因此,这样的人群或许不太可能因感染新的突变体而生病。这或许就会根据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最佳的疫苗接种或设计提供了新的机会;通过绘制出个体机体的抗体谱,研究人员就能追踪器机体对疫苗或感染的反应,这样就能检查是否机体会产生足量的所需抗体,比如针对冠状病毒的抗体,如果产量不足的话,我们就可以考虑接种加强针了。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IgG1克隆或许是在患者机体败血症发作时出现的,与最接近的种系DNA序列相比,其表现出了较高的突变率(13%),这就突出了在蛋白质水平上从头进行测序的重要性了。

原始出处:

Albert Bondt,Max Hoek,Sem Tamara, et al. Human Plasma IgG1 repertoires are simple, unique and dynamic, Cell Systems (2021). DOI: 10.1016/j.cels.2021.08.008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条)